查看原文
其他

“零星熊猫”谁来保护?

王怡 发展简报 2019-07-27


大熊猫是国宝,他们的保护和繁衍一直是各界关注的焦点。而有关零星大熊猫的保护,则是其中十分新锐的话题。发展简报与幸福银行发起人赵松生取得了联系,深入了解零星熊猫的生存状况以及他们为推动零星熊猫保护所进行的探索。

01

什么是“零星熊猫”?

或许很多人以为所有的大熊猫都过着国宝级的生活,享受着国宝级别的待遇,过着衣食无忧养尊处优的生活。然而现实是,据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统计,还有610多只“零星熊猫”,需要保护和援助。


可到底什么是零星熊猫呢?


零星熊猫就是没有生活在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野生大熊猫。他们面临着各种生活挑战,不仅要与恶劣的自然环境相抗衡,还要和人类抢地盘和食物,上千里道路将他们分成了33个种群,400多个采矿点降低了他们的栖息地质量,资源开采压缩了他们的生存空间,零星熊猫的生存环境面临着巨大的危机。


雪地里零星熊猫的脚印


在中国的川陕甘50多个分布着野生大熊猫的县市里,那些有着野生大熊猫生存的村落被称为“熊猫村”。在这些村落中,有100多万名村民,靠山吃山,伐木砍柴、打猎、放牧、采药、割竹打笋。在熊猫村,如何解决生态环境与社区发展的矛盾,成为一个全新的课题。


随着国家生态文明战略的实施,世界自然基金会、大自然保护协会、桃花源基金会等社会组织,退役少校李永政、媒体主编赵松生等热心生态保护的社会人士,相继探索解决熊猫村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模式。


2009年,李永政发起了绿石溪生态保护项目,跳出承包经营理念,走承包保护路子,获第五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大赛社会创新项目铜奖,承接民政部立项,中央财政支持的“熊猫村留守老人关怀计划示范项目”,参与解决熊猫村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问题。


2010年,赵松生发起守护熊猫村计划,先后在邛崃、冕宁、都江堰、宝兴等试点,搭建熊猫家体验空间,链接绿色消费者和熊猫村村民,助力野生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熊猫村社区可持续发展,获得了腾讯区域影响力四川公益卓越贡献奖、团中央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提名和第五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大赛社会创新项目银奖等。


这些年来,绿石溪生态保护项目和守护熊猫村计划,分别探索着零星熊猫保护以及熊猫村生态保护和社区发展矛盾的破解之道。

02

守护熊猫村的困局

赵松生坦言,在建立熊猫村的过程当中,他们也遇到了很多困难。


第一,熊猫村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矛盾严峻,单靠草根公益组织的力量不足以解决川陕甘50多个熊猫县数百个熊猫村的保护与发展问题。千百年来,熊猫村的村民,由于受教育程度、劳动技能、思想观念、地理条件等因素影响,一直只能依靠森林里的资源生存,盗猎盗伐、盗捕盗采等行为屡禁不止也就成为必然。因此,“保护它就是别去打扰它”这种把社区与自然隔离的保护理念,在这里完全脱离实际。作为一线“熊猫村守护使”,熊猫村村民为守护野生大熊猫及其伴生动植物倾注了心血和力量。他们退耕还林以及放弃伐木砍柴、打猎、放牧、采药、割竹打笋等生计手段,进城打工成为了一代代熊猫村青壮年唯一最好的生计手段,可是孩子和老人留守了、家庭分离了、村庄没落了。


第二,公众对熊猫村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矛盾的认知度低,普遍认为大熊猫都保护的很好,导致整合资源支持守护熊猫村难度较大。


第三,零星熊猫及其栖息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公益投资严重缺乏。零星熊猫主要分布在没有纳入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集体社队林里边。但是,对集体社队林的保护、抚育、管理,国家没有资金规划,社区无资金投入,村社一级基层组织,对集体社队原始林,既无人力又无财力,无法履行管理和保护职能。而集体社队林如果长期得不到有效管理与保护,持续发展下去,势必导致林区生态进一步退化,零星熊猫的生存、繁衍都会遭遇严峻的威胁。


第四,各方对人工林给零星熊猫栖息地造成的破坏认知程度不一,以及对如何有效保护大熊猫栖息地原始森林的认知程度也不一,这给保护带来了巨大阻碍。

03

零星熊猫保护地破壳而出

零星熊猫栖息地日常巡护监测

2017年5月,赵松生团队和李永政团队进行战略组合,开始探索2.0版本的零星熊猫保护以及守护熊猫村计划模式。


这一年来,他们整合了更多力量,依托30平方公里的零星熊猫栖息地及周边3个熊猫村,建立以集体社队林原始林为主的零星熊猫社会公益型自然保护地,并致力将其建成新型熊猫村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示范基地。


接下来,在林业部门和资深自然保护地组织的支持下,他们计划成立洪雅县丛林岗自然保护中心(暂名),培育当地团队并全面实施零星熊猫及其栖息地生物多样性的科学保护和周边社区发展工作。


在科学保护方面,他们总结李永政10年大熊猫栖息地抚育竹林的经验,实施“熊猫村”青山修复计划,通过抚育竹林、构筑水坑水塘以及树洞或洞穴等方式,按需改善零星熊猫生活条件,增强零星熊猫采食、饮水、择巢的便捷性;同时,采用TNC科学保护,培育当地团队,通过红外相机和巡护员加强保护地管理与监测,进而深度识别主要保护对象及其面临的主要威胁,编制更合理的保护行动规划,制定完善的保护管理制度、监测和巡护计划,并实施和执行这些规划、计划和管理制度。


在社区发展方面,组织成立一家以丛林岗周边863户2591名村民为主体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起“熊猫村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共建机制,即建立科学规范的零星熊猫保护地、规范社区资源保护以及引导社区立足自身资源发展生态服务型经济,对林区竹笋、中药材等经济作物,进行统一经营,收益统一分配,规范历史以来村民掠夺式获取森林资源的生产生活方式。


同时,实行保护地进入管理机制,将村民挖药入林实名登记和统一参与抚育竹林、采竹笋、种植中药材、自然教育、享受公益福利等挂钩,建立可报告、可监测、可核查的制约和激励机制,以平衡生态保护和社区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这一举措不仅可以使熊猫村的零星熊猫得到更好的保护,也对周边的村民参与生态保护进行反哺,从而更加有效地推动了熊猫村生态保护与社区的发展。

04

村民如何参与保护零星熊猫?

组织村民抚育零星熊猫栖息地竹林

如何增加熊猫村村民保护零星熊猫的意识?发现零星熊猫后痕迹后如何应对?这些也是保护零星熊猫的一大关键问题。赵松生对此也做出了相应的解答。


首先,结合零星熊猫,做《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普法教育。告知村民林地里有野生大熊猫,这些野生大熊猫没纳入国家大熊猫自然保护区,所以需要全体村民一起参与保护。


其次,培训村民发现零星熊猫的踪迹(包括粪便、竹子咬节、毛发、身影等),站在原地,第一时间电话报告保护地负责人李永政,李永政第一时间上山做标本采集。若是发现捕猎、偷盗等行为,培训村民要第一时间报告森林派出所,并知会保护地负责人李永政。


第三,邀请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专家,到村上现场检测零星熊猫的踪迹,认定林地里确实有野生大熊猫生存,对村民进行现场科普宣教。同时,主动邀请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队,前往林地林进行大熊猫普查,官方确认林地里确实有未纳入保护区的野生大熊猫,继续对村民进行现场科普教育,增加村民保护零星熊猫及其栖息地生物多样性的环保意识。


第四,组织、培训村民参与零星熊猫栖息地竹林抚育,扩大零星熊猫食源。


此外,将重点培训熊猫村村民,如何在零星熊猫社会公益型自然保护地模式下,参与熊猫村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


野生大熊猫的保护一直是国人关心的话题,而零星大熊猫的保护业已成为一大亟待解决的问题。零星熊猫社会公益型自然保护地的建立,作为大熊猫国家公园和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等保护模式的一种补充,或许将有效缓解了这一问题的严峻程度,但对于零星熊猫的保护仍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往期更多精彩

美国福特基金会:介绍中国好经验,吸引世界目光 | 论坛分享


国际救助儿童会:基层试点推动全国儿童保护体系建设 | 论坛分享


美国世界资源研究所:创新是我们工作亮点 | 论坛分享


END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